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孝道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被涵盖在个人的行为准则当中,一个人是否孝顺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
在封建社会,国家都由皇帝一人掌权,而皇帝的品格与行为某种意义上也是国人用以效仿的榜样,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中除了一些极个别的昏君之外都非常地注重自己的言谈和德行,也都以仁义礼孝作为治国的主要思想。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为了能表达自己的爱老敬老之情,也为了宣扬孝道之礼,创先河地举办了以孝道为主题的千叟宴,场面极其宏大,效果也非常地理想。
【资料图】
可是,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在75岁的时候也曾效仿千叟宴,却死了多位老人,哪怕尽管如此,乾隆85岁的时候仍想再办,为何乾隆对千叟宴情有独钟呢?这与他幼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一、记忆中的千叟宴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四海升平,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都处于世界的前列,这也是康熙皇帝引以为傲的功绩。
在他晚年时期,回顾自己的一生又颇为自豪,因为他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无论从功绩还是在位的时间,他都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在康熙皇帝六十岁时,他下令举办了一场千叟宴,取孝道为先,普天同庆之意。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宴请全国的老人来参加宴席,因为当时康熙皇帝六十岁,而这次活动又是为了宣扬孝道,所以他下令超过65岁的老人都能参加。
这次活动举办得非常地成功,而康熙皇帝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四海之内都是夸赞的声音。
康熙皇帝非常地高兴,也一直以此为荣耀,因为这是开创了先河的事情,足以流传千古。
鉴于第一次千叟宴的成功,康熙皇帝在七十岁的时候又举办了一次,这一次的规模更大。
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千叟宴参加的人数超过了7000人,而康熙皇帝还让自己的皇子皇孙出来为这些老人行礼和斟酒,当时只有12岁的乾隆皇帝也参加了这次千叟宴,并对这个场景记忆深刻。
自此,康熙皇帝在宴会上对皇子皇孙训诫以后要以民为国之根本,更要时时体恤民情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代明君,而这些话也影响了乾隆一生。
二、效仿先帝结果差强人意
乾隆皇帝即位之后,一直谨记爷爷康熙皇帝当年的教诲,对内能体恤民情,对外能震慑四邻,整个社会一片和谐。
乾隆皇帝统治期间一直以自己的爷爷作为榜样,在他75岁的时候,他回想起了当年千叟宴的盛况,在回忆了自己这些年的功绩之后,乾隆皇帝决定也为自己举办一场千叟宴。
乾隆皇帝将日期定在正月初六,刚好春节刚过,与千叟宴的承接非常合适。
当时的朝廷对这次千叟宴非常重视,不仅邀请了3000多名老者,更是令四方边疆派出道贺仪仗,令乾隆皇帝非常地满意。
在流程上,这次的千叟宴延续了康熙皇帝定下的制度,同样几千人的大型宴席,同样的皇子皇孙向长者表达敬意,乾隆皇帝还特别准备了一批礼品用于赏赐众人,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得非常完美,但整场千叟宴的结果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千叟宴开始的时间整个北京城大雪纷飞,寒风萧瑟,天气非常冷,而千叟宴的规模又特别宏大,紫禁城内没有如此大的场地,只能连一些亭台,走廊等都布置了宴席。
在经过了漫长的餐前仪式和皇帝讲话之后,众人心心念念的皇家御宴终于开席了。但由于天气寒冷,做好的食物又没有保温措施,待到开席之后所有的食物都是冰冷的。
此外,由于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太多,并没有准备出足够的座椅,很多老人只能席地而坐,这样的情况令这些年事已高的老人非常难受。
可是,在封建制度之下,皇帝的赏赐高于一切,即便老者们心中再不情愿,也只能将冰冷的食物吃完。
天寒地冻,一众老者又没有御寒的手段,当场就是发生了多名老者被冻死的事件,而在宴会结束之后,有些老者在回家的途中也是不幸去世,还有很多老者在回家之后由于吃了大量的冷硬食物导致无法适应,也是撒手人寰。
整场千叟宴结束之后,死亡的老者达到了数百人,而此次活动也举办得非常非常地失败,乾隆皇帝也因为这件事而背负骂名,但他自知理亏,也很无奈,好心办了坏事,并非他的本意。
三、巧用火锅,一举两得
虽然乾隆皇帝举办的第一次千叟宴以失败收场,但他本人却并没有放弃继续举办的想法。
时隔十年之后,乾隆准备为自己的85岁生日再举办一次千叟宴,但有了前一次的失败教训,乾隆也不得不再三考虑。
此时乾隆的宠臣和珅站了出来,主动揽下了千叟宴的准备工作,乾隆皇帝正苦于没有对策,见和珅主动,自然也没有推辞。
和珅虽然接下了任务,但也是毫无头绪,在考察了多种宴会形式后都不能满足千叟宴的需求,眼看日期将近,和珅已经急得夜不能寐,茶饭不香。
巧合是,由于是冬天,和珅的家里为了御寒准备了一桌火锅,这令和珅瞬间找到了千叟宴的解决办法。
在清朝,火锅是皇族的专享美食,普通人家是吃不上的,在千叟宴上吃火锅,既能突显皇家的恩赐,又能避免食物变凉。
和珅的这个想法令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就按照这个规格去准备了,和珅又在皇家火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以便适合多人同时食用。
在这次的千叟宴上,老人们吃到了热气腾腾的皇家美食,非常高兴,对火锅更是赞不绝口,而这道火锅美食,也就由此从皇家转变成了民间美食并延续至今。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