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讯

化屋小黄姜:优异种质“走得远”|《农民日报》关注贵州黔西市传承原汁原味发展特色产业 每日速读

发布时间:2023-06-28 10:35:38 来源:天眼新闻

6月28日,《农民日报》刊发文章《贵州黔西市传承原汁原味发展特色产业——化屋小黄姜:优异种质“走得远”》,关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村民祖祖辈辈重视小黄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化屋村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一般农户”的模式,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种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化屋小黄姜也于近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贵州省黔西市的化屋小黄姜成功入选。

“能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优异种质资源,是对我们化屋小黄姜种质的肯定,充分说明了我们化屋小黄姜种质优良。”说起这个好消息,化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人杨香连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此次遴选发布的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均为2022年在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新发现的珍稀特色、具有创新开发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在品质特性、抗病抗逆、潜在功能等方面特色鲜明、表现优异,具有科研、社会、文化价值,产业开发前景广阔。

村民在收获化屋小黄姜 艾星 摄

百年传承好味道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地处乌江南北源交汇处的峡谷之中,又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这里海拔低,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适宜姜辣素合成和小黄姜的种植。

化屋村是典型的苗族村寨,苗族人口占96.7%。化屋小黄姜是苗族群众所种的“土品牌”,既可祛湿驱寒药用又可菜用,是不可多得的地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

追溯化屋村小黄姜的种植历史,距今已有100年以上。100余年来,化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交通闭塞,出门都要靠手爬岩的贫穷落后村寨如今成为交通便利、游客络绎不绝的生态旅游村,但化屋村种植小黄姜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一辈又一辈化屋人一直重视小黄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基本上采取净作方式种植,保持了小黄姜的优质特性。”杨香连说。

据了解,化屋小黄姜分枝数多、植株抗性好、皮薄姜渣少、汁多味道美。仔姜宜做泡姜、炒姜丝等食用,老姜宜作为中药饮片以及提取姜精油、姜辣素等。经检测,化屋小黄姜精油含量0.026ml/g,姜辣素含量0.72mg/g。

“我们化屋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小黄姜汁多渣少,辣味十足,市场销路较好,名声在外。”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

合作种出好产品

近年来,化屋村聚焦“三黄”(小黄姜种植、黄粑加工、黄牛养殖)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小黄姜作为“三黄”产业的主打,在当地产业振兴、群众增收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小黄姜种植上,化屋村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一般农户”模式,合作社负责筹资、购置姜种、土地流转、收购和销售;种植大户负责组织农户和技术支持;一般农户负责小黄姜种植和管护。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合作,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时下,走进化屋村大棚种植基地,绿油油的姜苗长势喜人,已有近20厘米高。“我们化屋小黄姜通常在4月份左右开始种植,9月到10月开始采收、冷藏和销售。”杨香连说。

今年,化屋村通过合作社共种植了47个大棚的小黄姜。此外,化屋村积极发动群众在河谷地带发展小黄姜种植近200亩,预计每亩小黄姜的产量达1500—2000斤左右,每斤小黄姜的市场价在4—5元左右。小黄姜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杨守金是当地的种植大户,这几年仅凭种植小黄姜,每年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我们化屋小黄姜由于口感好,销路这块基本不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种好小黄姜,争取日子越过越好。”杨守金说。

“我们将依托化屋乡村旅游优势,着力打造化屋小黄姜品牌,把化屋小黄姜加工制作成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带货、网红带货和电商直播带货等途径销售,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许蕾说。

保护开发好品牌

作为具有100年以上种植历史的地方农特产品,如何保护好、开发好化屋小黄姜,让化屋小黄姜既要保持固有的优质特性,又要开发好这一地方品牌,一直是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股长张大华思考的问题。

最近,一有时间,张大华便到化屋村深入调研,了解小黄姜的各种生长特性和产品属性,帮助当地小黄姜申请有机农产品认证。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好小黄姜的优异种质,目前当地正在积极申请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计划引进企业,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种植。

“作为农业农村部门,我们将在保护中开发好我们的小黄姜品牌,在开发中传承好我们的小黄姜优异种质,继续传承好开发好化屋小黄姜,打造独具地方标志和特色的农产品。”张大华说。

为发展壮大化屋小黄姜,目前,化屋村已与周边的东风、群益、仁慕成立联合村,扩大小黄姜种植面积。“我们接下来就是要把我们化屋小黄姜的优异种质保护好、开发好,既要保留小黄姜的原汁原味,又要发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小黄姜种植,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真正把化屋小黄姜做成我们黔西的一个招牌产业。”许蕾说。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吴一凡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